5200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5200笔趣阁 > 蕙质春兰 > 第九章 田庄

第九章 田庄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过了两天,赶上陈远恒休沐,陈文蕙的两个哥哥也是学里放了假。陈远恒决定带妻、子们一起到他们置下的田庄看看。坐上绿油车,走了大半天,中午才到。这里离县城才十来里,依山傍水。白氏在这里买了二百亩良田,两座山林,还有一个两进五间宽的小院子,这些原是一个小地主的,因为遇事要投远亲,全卖了。白氏一起买下了,一个为了有点入息,另一个为着有个可以消暑的乡下别墅。到地方了,丫鬟和妈妈仆人们各自打扫屋子,铺陈设。陈远恒和白氏见了佃户的头李老实。李老实人确实很实在,是种庄稼的好把式,四十来岁,就是家里的老婆卧病在床很多年,家里有五个孩子,三男两女。老婆的病把家底都折腾光了,孩子又多,只得多租地主的地,但是还是入不敷出。这次,陈远恒和白氏来一是为了带着孩子们来乡下玩玩,二也是为了佃户头李老实给城里的陈材捎信说不能给东家种地了。陈远恒就来看看出了什么事情。

李老实来到厅里,很局促,慌忙跪下行了个礼,说:“老爷,我对不起老爷的信任,我家里实在是过不去了,想着我在山西还有个姑姑,想去投亲。”陈远恒说:“李老实,你先起来,家里怎么了。”李老实忙站起来说:“老爷,太太,我家里的病一年比一年严重,不能干活,还要治病,五个孩子都是半大的,饭量大,我养不活了,不是实在没有法子,我哪能背井离乡呢。”白氏说:“你的孩子都带来给我看看,你老婆是什么病?”李老实忙回头喊同来的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:“二子,快回去叫你的兄弟们都来。”一面又向白氏说:“回太太的话,我老婆得的是胃疼病,好的时候,也能勉强做点活,不好了,疼的打滚,只能吃药。”白氏听了点点头,又向李老实问道:“这庄稼长得怎么样啊?”李老实一听庄稼就有精神了,回答道:“太太,我们这里的地是极好的,水田肥啊,我们这些祖辈的庄稼人,弄庄稼可是本行,200亩大多栽了了稻子,有三十亩是早稻,已经收割好了,现在听管家的话也种上黄豆了,长的可好了,今年会是个丰收年的。”陈材这个时候回道:“太太,我刚刚去田里大概看了一下,李老实种田还算是好的,庄稼长势喜人啊。”白氏点点头。

正说着,李老实的五个孩子来了,白氏让五个孩子进来,三男两女,白氏问了年龄,大的男孩有16岁了,二子14岁,三子11岁,两个女孩一个8岁,一个6岁。白氏一看年龄就很高兴。对陈远恒说:“老爷,我看这五个孩子很好,能不能买下了。”陈远恒一听说:“夫人做主就好,也是救他一家子。”李老实一听赶紧磕头。白氏说:“李老实,陈管家说了,你心眼实诚,种田手艺行,就是家里负担大了,你要是同意就别背井离乡了,我把你一家子都买下来,我跟前少几个伺候的小丫头,两个女儿就给我当丫鬟,三个小子很结实,就给我们当小厮,每个月在府里待5天学规矩,识字,剩下的和你一起给我料理田庄。你老婆我给请个城里的大夫看病,若病好了,就给我管理这庄子的宅院,若医不好,你们爷儿六个拿月钱也够吃药的。你呢,给我当庄头。这个庄子整理好了,以后我还要买地买庄子都交给你,这样你就不用背井离乡了。你看怎样?“李老实一听还能给老婆治病,儿子不用离开身边还能识字,还给月钱,女儿能跟着县令夫人身边,这是幸运的事情啊。有路可走,谁愿意逃荒当流民啊。李老实忙结结实实磕了几个头,说:”夫人,你就是我们家的恩人,不,以后就是我们家的主人。我一定给你把庄子弄好了。“

白氏告诉陈材:“你回头准备几个卖身楔子,给他们一家子一共100两银子身价钱,他们好还债。这五个孩子先呆在院子里,先梳洗了,教规矩。分别起个名字。嗯,就叫李寿,李财,李福。两个女孩子就叫红鲤,金莺。留在内院算是我的二等丫头。“这些吩咐好了,就和陈远恒起身回到后院里,先和孩子们用餐,休息去了。剩下的就交给陈材去办了。不消一会,楔子就已经立好了。李老实一看一家子都有了着落,还给了一百两银子,激动的。忙和老婆孩子到大门口磕头。

休息完,陈远恒和白氏带领三个孩子还有一众丫鬟仆役到田庄里走走。陈文蕙第一次接触古代的农村。一路看来,只能用风光如画,民生凋敝来形容。江南水乡的风景如画,但是在如画般的风景中是村民们破旧的土坯茅草房子,土坯茅草的房子还算是好的,至少那房子厚实,冬暖夏凉啊,更多的是茅草棚子。真是不知道古代的农民是怎么在这种破房子里生活的。路上遇到村民,都是陈家的佃户,这些人见到陈家人就远远的跪下行礼。村民们衣衫破旧,衣服都是葛衣或麻衣,基本上没有鲜亮的颜色,多是灰色和白色,且补丁摞补丁。陈文蕙看了心中难过,在前世,很难见到这么多穷苦的人了,要知道这是在鱼米之乡啊,出了名的富庶之地,那在山区,在北方不知道有多穷苦呢。陈文蕙细声细气的问陈远恒:“爹爹,这些人太穷苦了,我大楚朝的百姓都是这么穷苦吗?”陈远恒一听笑了:“我的蕙儿还真是不解世事的姑娘家啊,这百姓哪能算穷苦了,他们吃饱穿暖,有房住有田耕,已经是我大楚朝的上民了。要知道在西北,西南,东南等地百姓哪能顿顿吃饱啊,更别说穿衣服了,往往一家人只有一件衣服呢。”陈文蕙目瞪口呆。回想起他们这些官宦人家的生活,真是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啊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