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00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5200笔趣阁 > 农业中华 > 第九十六章 治黄设想

第九十六章 治黄设想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张春点头道:“确实不重要。我们的农业观念太落后。我们的思想观念同样落后。农业并不只靠农田。森林,湖泊,海洋,都能给我们带来食物。生物的多样性会使食物也多样性。营养更加丰富和均衡,有利于人类的健康。几千年来,人们可能意识到了这一点。但是由于加工技术,对于食物的认识程度不够,而选择了最简单的农业方式。黄河两岸的森林损失殆尽。雨水直接冲刷土地。带走了土地里的养分。农业产量迅速降低,于是人们只好开垦越来越多的土地来养活自己。这是黄河两岸的现状。雨水在地面留存时间太短。迅速汇集到河道,这就是洪水,人们筑坝拦截洪水。于是黄河成了天上的河流,成了倒悬栽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。这就是我们的可悲之处。” “他应该是一条足够大的河,他的河道要比现在宽很多倍。我们曾经研究过汉水在钟祥大柴湖的情况。也就是说,汉水不只包括原有的河道。而大柴湖本身应该是汉水的一部分。汉水现在在大柴湖形成了湖泊和湿地。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植被恢复,原来的汉江大堤现在成了一个郁郁葱葱的森林。汉江两岸的植被现在非常好。所以即便是下暴雨,洪水也不会很迅猛地流下来,所以到现在为止,汉江大堤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。洪水慢慢漫过森林,流过湿地。然后回归到河道。这个涨水的过程就是养育大柴湖区域类各种生物的过程。各种鱼类,各种水生植物,促成了各系小环境的形成。大柴湖现在出产鱼类,马匹,羊,莲藕,芦苇,树脂,水果,上千种药材。它养活的人数远比以前的水稻田要多。

所有这些东西加工成我们需要的东西,就需要比如机械制造,食品加工,纺织业,制革业,微生物发酵等等新科技。而正是这些科技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。人类与环境才能和谐,发展才可以持续。否则是不可持续的。

我认为黄河也应该如此。我们给黄河让道,让它回归到他的本来面目,然后想办法利用它,让它成为提供我们食物的宝库。这才是根本。我们损失了农业,但是我们会多出林业,渔业,牧业,养殖业。孰重孰轻,大家应该分得清楚。”

“如果河水漫过森林,会有什么样的变化。

“一些不耐涝的树种会死去,因为有了森林的保护,洪水期虽然不是那么猛烈,但是持续时间会变长。它们受不了,只有死去。但是还有一些树种会存活。将来我们在改造黄河是就应该要想到这一点,不然你会受到惩罚,大自然的惩罚。耐涝的树种在陕西是找不到了,因为它们被无知的人灭绝了。但是比如杨柳就能活下来,你们去神农架,还会发现一些其它的树种。生物种类越多,对水的防护就越严密。

由于洪水期很长,那么这些树会长出气生根,森林的水下会生活很多鱼,洪水还能淹死很多泥土的虫子。而很多虫子会养肥这些鱼。很有趣的循环。昆虫,鱼类,还能养育各种鸟类和野兽。我们要做的是因势利导,把这种奇妙的生物链条变得适应我们人类,因为人类其实也是这个生物链条中的一部分。

比如我说过山林的更新是靠大火。但是人类可以对森林进行有计划的砍伐,来代替森林火灾。比如森林里的鸟蛋多得惊人,我们就会拿回来一点,免得这些鸟多得把鱼都吃完了。大柴湖的人们就这样干,江堤上生活着上万只白鹳,他们只捡回来五分之一,你知道是多少吗?那里的小孩子都吃腻了。不过不能过分,破坏这种生物平衡。虎爪山里去年老虎多了起来,发生了争斗和伤人事件。这不可怕,这提醒我们,老虎多了,所以狩猎队去干掉了几只,医学院的人乐疯了。再就是人类也要克制,人类人口如果多得超出了环境承受能力,苦难就会到来。这是自然规律,也是老子说的天道。”

“我们发现,食物多样性也有一定的弊端,就是人体在吸收转化时负担加重。即使用了好的加工方法和烹饪方法,也无法避免一些副作用。西方理论中对这一点很是诟病。”一个参加调查组的医学院的学生问。

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,人体的有吸收这些营养的功能,这是健全营气和卫气的必要的过程,用西方的理论就是激发全面的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。这和我们每天早晚的锻炼是一个道理。这种锻炼能够是人类更加健康。我们用筷子,在西方人看来不是自讨苦吃?他们用刀叉,割下来扔进嘴里就行了。中国人用筷子能够夹炒的豆子,精准是视力,神经系统,肌肉的协调性等等统一的结果。这就是锻炼所致。西方理论认为阑尾是没用,割掉就是了,但是果真是这样吗?你们医学院对这方面有很多研究,你回去后去找找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,每一个器官都有它存在的道理,但是受到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产生进化或者退化,这是进化论的基础。只有适应能力越广的人类,才是进化越全面的人类,而不是相反。那不是进化,而是退化。”

学生们一阵哄笑,梁漱溟和黄炎培却全身冷汗。

张春就这么教学生啊,没有半点接受西方理论的意识,而且还很瞧不起。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