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是这样,母亲在拾掇木岚带来的这几方砚台时,依然能清晰的回忆起,木父常使用来皴山水的是哪一方,常作墨竹的又是哪一方。
母亲每讲起一段那时的故事,木岚的脑海里便也一同浮现出,三个人的浮光掠影素年锦时,悠长的回忆中,那些虽然不够多,但却很是温情的画面。
想到这些,就对这些有故事的旧物,格外的珍惜起来。看着它们,虽然满心的不舍,但为了母女二人维持生计,想必父亲应该不会责怪的吧。
娘俩斟酌再斟酌,留下了两方木父最珍爱的,取了另外三方,一路背到这圣水湖畔。
这三方砚台,父亲还都给取了好听的名字,一曰“竹节”,二曰“芭蕉”,三曰“古琴”。
若将好砚比作美人,那么这三位美人实在各有风骨。皆兼俱尼山砚特有的柑黄色泽与松状纹理,石面如同美人之肤般温润细腻。
不过,木岚受父亲熏染多年,又兼过目不忘,她记得父亲对那方“古琴砚”犹为爱重。对酒当歌时,父亲总会叫她用这方“古琴”研墨,信手泼墨,寄情山水。
木岚没有兄长,是家中独女,父亲见她自幼聪明灵秀,与母亲双双对她爱若珍宝。并不效仿别的人家,以女子无才为德为纲,以纺绩臼进为要为首,而是把他当男孩子教养。木岚自懂事起,便常在父亲的书房消磨,一家三口对书爱不释手,不仅对她影响颇深,更是让木岚增长了许多智慧见闻。
此时,木岚在摊子上摆好这三方石砚时,心里早已拟好各自价格。
因砚是好砚,定价又实,不到半个时辰,“竹节”、“芭蕉”这两方砚台便已易手,将十两银子收入囊中。
至于剩下的美人砚“古琴”,因是父亲压箱底的孤品珍藏,木岚的报价居高不下,慕名前来问询的人多,真正的买主却寥寥无几,正所谓“曲高和寡,知音而求。”
眼见摊子上只剩下这方“美人”,木兰反而不急着同静宜上山去了。
木岚心里珍重着它,希望给它谋个好去处。“美人”配“英雄”,才不枉其身价。想到此,也再懒费口舌,借了笔墨写了一张“此砚十五两,多一文不收,少一文不卖”的字样,端端正正摆在砚台旁边。
如此一来,人们倒也越发知趣,来看的人比之前少了一半。
木岚坐在青石上,很有些子牙钓鱼愿者上钓的意思。
却是“美人”犹在,无人问津,可见世上叶公真是不少。
无意之中,青衫之下,一双软底布履大步走过。
忽又冷不丁的折回来,险些与身后人撞个满怀。
木岚忍不住打了个长长的哈欠,头也不抬道:“十五两银子,少一文不卖~~~”
谁料,面前这厮不仅没走,仰天一笑,悠然道:“这砚台,我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