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华刚才查看了刘洼村一大遭,发现这里还没有做成梯田的概念,所以才显得田地匮乏,其实是土地利用率极低。
值得高兴的是此地不缺水,围着刘洼村就有一条小河长期流淌,足以灌溉田地。
刘氏毕竟是种庄稼的老把式,听着李华的安排,手底下劳作不停,心里还是持怀疑态度的。
“冬天了,栽种什么都长不起来了吧?原先在老家,家里的田得歇上半年,从下霜到来年春天什么都指望不上。”
但是没种过庄稼的李华越说越有信心:“你看这沟里,感受不到风吹吧?是不是觉得还挺暖和?这边的严寒程度比老家那边舒缓,我觉着,种菜没问题,年前没准儿能吃上一轮儿新鲜菜苗。”
那三只小的对任何指令都没反对意见,还挺乐呵的跟着帮忙,小朋友就没有不喜欢挖地洞的,把自己弄的一身两手的土尘,欢笑声能传出一里地去。
李强的咳嗽竟然好了,玩了这么大会儿都没说一点儿不舒服,小家伙很聪明,真的没跟母亲泄露姐姐偷喂他吃药喝糖汁的秘密。
忙活了将近两个时辰,一个大约有十个平方米的类似窑洞的东西成型了,土石被逐层摊平在窑洞前,被特意保留下来的几棵自然生长的灌木做了修剪,很有几分野趣。
刘氏按照大闺女的要求规划出种菜的区域,然后,悲催的想起来了,他们目前可是身无分文,拿什么买菜种子?
“这事儿交给我就行。你呢,先对付着搭个灶台做上饭吧。”
李华再次提了没耳朵的铁锅,去小河边盛水。
河边还有几个洗衣服的妇人,隔着远远地互相扬着声儿说话,棒槌擂的啪啪响。
“你是新来的难民吧?丫头叫个啥名儿?家里几口人?你有十岁了吧?”
最近距离的那名妇人隔着河水尖着嗓子问。
李华很不习惯这种应答场合,她做李氏武馆第十八代传人时就不会长袖善舞,如今这具小身子就更不擅长了。
于是就只点了点头,舀了水便走。
身后,得了新话题的妇人们:“这谁家孩子啊不懂事儿……新来乍到的不知道自己个儿求人的时候多着呢……”
李华无语,确实,选择了新地方落户,人生地不熟,身无分文,就几十斤米粮一个铁锅一条褥子算成器的东西,挖个洞还得借别人的家什。
可是那又怎样?本姑娘就不是个会求人的主儿!
不过,把锅交给刘氏以后,李华扛着铁锨跟锄头又去了里正家,除了归还家什,还送了份大礼。
不喜欢求人,但她也不是清高的主儿,权当谢谢人家。
李华送的是武馆里取出来的两份红糖,把塑料包装去掉了,换成几片还没枯干的树叶裹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