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xtrightshow;登州一府七县经孔有德叛乱后剩下的百姓不足三万人,加上改为自由民的屯田户,从莱州和山东来投的百姓,整个登州的自由民也只不到八万人。()
从辽南陆续迁移来的17万汉民在安置使司的安排下陆续成为屯田户,如此多的人口涌入,登州府周围的土地已经难以容纳,故大勇才又恢复了蓬莱、黄县、福山、栖霞四县县治,利用这四县的荒地容纳迁移民,如此才算消化了这17万人口。
安置使司从地方接手了屯田事项,所有的屯田户一律由安置使司负责管理,同样也是在三年后可以转为隶属登州府县的户籍居民。
等到四县土地全部利用完毕,大勇便要将废弃的招远、莱阳、文登三县也恢复起来。
旅顺那边也是照此办理,知府衙门负责自由民的管理,安置使司则接手屯田事谊,集中管理所有的迁移民。
崇祯七年九月的时候,大勇让安置使司和登、旅官府做了个人口初步统计,计有自由民十一万两千余人,屯田户24万人,总人口35万左右。其中青壮九万余人,其余都是老弱妇孺。
大勇又于崇祯八年一月于登州成立流民收容使司,意图能够吸纳更多的流民来充实登州人口。
这个流民收容使司属安置使司管辖,如此安置使司便成了既招纳流民又负责流民管理的一个核心衙门,其所管理的人口比登、旅的地方官府还要多,负责的事务也是更多。
有人说,负责安置使司的宋光兰其实就是变相的登旅巡抚,这个安置使司就是登旅巡抚衙门。对这种说法,大勇不置一词。
大量移民的涌入,使得铁器的需求呈倍数上涨,登州和旅顺并没有铁矿,而移民开垦土地需要大量的农具,而辽东军自身也需要大量铁器,在自身并不拥有铁矿的情况下,大勇只能高价从莱芜官矿购买,又通过南方郑家的关系从江南购进,如此花费自然又是个大头。()辽东军中有人建议大勇索性把那莱芜官太给占了,这种提议自然招到大勇痛斥。
自从沈阳回来,军中已经开始出现不奉朝廷的苗头,尤其是朝廷对辽东大捷装聋作哑,不予封赏更令辽东军上下对朝廷失望透顶,但他们却很少有人会去想朝廷为什么不封赏他们,只一昧的认为朝廷要兔死狗烹,一些激进的将领如土匪出身的李大山,叛军出身的耿仲明等人甚至提出拥兵自重,在这登旅自成一国,这种混帐提法自然又遭到大勇的痛斥。
对朝廷,对崇祯,大勇一直有种愧疚负罪之感,因为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不是朝廷,也不是崇祯,而是他施大勇。
对崇祯这位汉人公认的领袖,大勇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拥戴的,他从来没有后世那种忠君是愚昧思想的看法,反而认为应该适应这个时代需求,既然大明的百姓需要皇上,那他就拥戴皇帝。在这民智未开,百姓大多还不识字的时代,搞什么民主共和完全就是扯蛋。现在最重要的是挽救大明的灭亡,其后恢复国力,至于那些理想化的东西还是留待后人自己解决吧。如果后人认为他们不需要皇帝了,那就不需要皇帝,如果后人认为没有皇帝,这个国家仍将是一盘散沙,那些鼓吹自由民主的家伙只是为了息谋利,那这个皇帝还是废不得的。至少,在皇权的面前,中央仍是中央,而不是一群家伙为了谋利的工具。
皇权需不需要限制,当然需要,不过这不是大勇现在考虑的事情。崇祯的性格固然有不足,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可以让人接受的汉家皇帝,无论是法理还是人心,崇祯作为天子是被亿万大明子民接受并承认的。
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
崇祯做到了这一点,所以他值得大勇拥戴。如果李家、赵家、孙家的先人也于暴政之中揭杆而起推翻鞑虏,那他们的后人同样也可以做这个皇帝,同样也值得大勇效忠。
之所以不肯进京,不是大勇担心自己会有杀头之祸,以他所立的功绩,崇祯再不待见他,最差也给他个养老的爵位恩养起来,崇祯从来不是一个有功不赏的皇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