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古镇上的红军大院
2016-03-05 作者: 许许宏宏
第二章 古镇上的红军大院
—02—
相水镇已有500多年历史,巷子里的房屋好比建筑博物馆。城市化浪潮席卷麻石路,用金钱谱写“光辉岁月”。
今天,祝建平约了建筑规划设计院的几个设计师,在项目现场研究设计思路。他们开了两台车过来,只能将车停在街口,一行7人在巷子里步行。
地上是年代久远的麻石路,有些石块上面刻了文字或符号,形态千奇百怪,令人浮想联翩。放眼望去,巷子里的房屋建筑好比历史博物馆——
先看墙体:青砖的、红砖的、土砖的、木柱土墙的各不相同。
再看屋顶:大瓦小瓦、青瓦红瓦、片瓦条瓦、石棉瓦、油毡瓦,甚至还有茅草或树皮盖顶的。
然后看门窗:老式雕花的、木质油漆的、铁皮防盗的、栏栅格子的无所不包。
也有少量新建的西式别墅,炫耀着鹤立鸡群的光芒。
在巷子里,墙上贴得最多的广告是“收购古旧家具门窗”的,有的更是直接用涂料写在墙壁上。
祝建平对身旁的中年人说:李主任,你看这里的街巷和建筑,它们不是人为设计的,而是时间刻画的,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。
李主任:是啊是啊,我们这些建筑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师,做不出这样的作品。因为相水镇有500多年历史,而我们平均预期奉命也就80岁而已。
有人接着说:你们知道吧,相水镇的古旧家具很吃香的。现在很多人啊,将那些古旧家具实物拍了照,然后在居委会盖章出证明,东西就很抢手了。
大家七嘴八舌地附和——
“对啊,这是个好生意啊。”
“相水镇的旧城改造可以做10年,这里的古旧家具生意也可以做10年。”
“是啊,相水镇有记载的历史从明朝算起,至少有500年吧。你说,这是个什么概念?历朝历代,民间所沉淀下来的文物,那也是相当可观的。”
祝建平对李主任道:只可惜啊,相水镇几百年的历史上,也没有出过什么人物,连个县太爷都没有出过。
“哦?你研究过?”众人大感意外。
祝建平:也谈不上研究,我分析,过去相水镇因为是水路要塞,来往此地的人,多是过客,少有原住民。
祝建平领着众人登上了一座小山峰,放眼四周,古老的相水镇街巷尽收眼底。
他接着说:你们看,镇上也没有一座上规模的大宅院,有的是小型的酒家客栈;民国时期,镇上XX林立,说明这里只是商人们的途经之地,而并非家族祖业的根基所在啊。
这时,设计师拿出几张地形图纸,对照着四周的地形和方位。
祝建平手指着一个地方说:李主任你看,那一片,200亩的用地范围,就是我们公司的项目地址。这是项目的第一期,项目的第二期呢,计划在南面接壤,与第一期连成一片。
李主任点头称道:不错,不错,项目紧邻交通主干道,位于区域商业中心;并且有很长的沿河临水边界,极有利于建成时下流行的水景房啊。
“是啊,整个项目可分为两部分功能区域:一半是亲水临河的生活区;一半是主干道大街上的商业区。”祝建平补充道。
李主任心怀几分钦佩地说:哎呀,能在这个万众瞩目的黄金地段一次拿下200亩土地,足可表明你们公司的经济实力啊。祝总,能不能透露一下,你们公司拿这块地,花的什么价钱啊?
“李主任应该知道现在的行情吧。”祝建平没有直接回答。“说实话,我们并没有按规则出牌。你想啊,若按行情参加土地公开挂牌出让,怎么说也得摊上每亩150万左右吧,那光是取得项目用地就要占用3个亿的资金啊。”
“是啊,你们难道有什么办法可以不参加土地公开拍卖?”李主任似有不解。
祝建平:我们公司投资了4000万元建设商业步行街,政府就是用这块项目用地作为补偿的。当然哦,那4000万投资款只是这块项目用地出让金总额的首付款。根据供地合同,若我公司在土地出让环节竞购失败,政府必须按协商金额对我公司给予补偿。你想啊,政府若有4000万资金赔给我们,那又何必让我们公司来投资啊。所以,政府就要跟我们共同操作土地出让程序。
“是这样啊?”李主任仍是不解。“那祝总,不对呀,若是在土地出让环节,有其他的竞争者参与,那又怎么办哩?”
“哈哈,李主任,看来你是明知故问的啊。”祝建平笑道。“若是有其他竞争者参与,那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。”
祝建平又用手指向另一处说:李主任,你再看这里,这是项目用地的最东头,这边临近一座山丘、这边紧靠一个水塘,正是山水之间的风水宝地啊。
“是啊,祝总有何打算?”李主任问。
“我想在这里,建一座教堂。”
“教堂?”
“是啊,天主教堂。”祝建平肯定地说。“教堂地址在我们项目用地红线范围以内,作为小区的文化景观设施来设计。”
李主任:你确定?
祝建平:确定。
李主任:哥特式风格?
祝建平:完全正确。
李主任大为感慨:天呐!祝总,我对你们公司刮目相看啊。不,应该是肃然起敬。你们这个项目,没有不成功的道理啊!
这时,有人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宅院,问道:祝总,你看,那是一个什么宅院?
祝建平:那——那好像是人们传说的‘红军大院’啊。
“‘红军大院’?”
祝建平:是啊,那是一个老红军住的,所以叫‘红军大院’。
……
其实,祝建平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:以前住在这个“红军大院”里的老红军,最近刚刚去逝,今天正是“头七”忌日。此刻,在“红军大院”里,亲属们正在轮流向逝者遗像叩首上香。
灵位设在大客厅左侧的一间厢房里,那是逝者生前的住所。这座宅院已有百年历史,保持着原有的内部结构:以大堂为公共客厅,客厅后方有一座四方形的天井,天井两边是一间连一间的厢房。
第一个上香的是看上去60多岁的儿子,左臂上戴着黑纱。他对遗像说:父亲大人,值此头七忌日,孝子潘援朝,在此给您老人家烧香磕头,祝愿父亲大人九泉安息。
接下来的是模样40岁的孙子,他戴的黑纱上缀着一块圆形的小红布。他对遗像说:爷爷,孙子潘红军在这里给您磕头了,爷爷一路走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