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集思广益言谏诤(下)
2016-05-05 作者: 凌祯
第八章 集思广益言谏诤(下)
然而晌午时分,宫里忽然来人传了口谕宣他们立刻入宫面圣。婉贞和梁振业对视一下,心中顿时明了。
御书房外已有四个人正在等候。婉贞远远看到,认了出来:去了工部的榜眼陈玉泉、去了翰林院修国史的探花齐家疏,即将外放幽州做官的传胪孟昌、还有一位是兵部都承旨杨中庭。人一到齐,立即有内侍出来宣旨觐见。
御书房里,成宗皇帝免了众人的跪拜之礼,赐坐备茶后又将内侍统统遣下。
“众卿的折子,朕都看过了。今日宣诸位进宫,是还想听听你们自己的说法。”成宗看门见山地说道,“若到朝议之时,只怕人多口杂,卿等不能畅所欲言。”皇帝温颜笑道,语气中若有所指,众人也都大抵明白。来日早朝,各部的长官和那些位高权重的元老在场,哪儿有他们说话的份儿。
成宗看了看落座的次序,就近指了陈玉泉道:“不必拘谨,就陈爱卿先来。”
陈玉泉立刻抖擞精神,答道:“是。陛下,正如微臣在奏折中言道,工部报请的重修骊山行宫、围猎山庄,还有京内教坊梨园等一些场所,并不必要。这些本都是皇家风雅之所,一味得扩建改建,只有奢华,反失了皇家应有的典雅庄重,并不适宜。况且边疆战端将起,此时重修更加会引起将士们的不满。臣以为,此举可暂缓。相反,幽州请加固城池、云州重修兵营、北方三州扩充军需则不能耽搁,须尽快进行。”
成宗闻言笑道,“虽有些道理,不过骊山行宫和围猎山庄的加固都是太宗开始就留下的传统,历代都在加固难道就到朕这里坏了规矩?而教坊和梨园又都是先帝的钟爱之所,子隐父过,朕就算不爱这些,却也不能毁坏吧?”
陈玉泉正色答道:“臣以为,先帝已逝而陛下初登大宝,更应大展拳脚,振作朝纲。从太宗皇帝开始就历代传承的,不是行宫和山庄,而是大好的社稷江山!”
此言一出,御书房内的空气都沉重了几分。成宗皇帝脸色一沉,四周顿时鸦雀无声。陈玉泉分明话中带刺,不知是否触到了逆鳞。
少顷,成宗面色转晴,略带赞许地说:“不错不错,没想到父子之间的个性差距有这么大。朕曾赞卿为京师第一才子,看来也有望成为第一谏臣嘛。”
得到这个褒奖,陈玉泉松了口气的同时连忙起身谢恩,一时间君臣俱欢颜。婉贞看在眼里,心道皇帝陛下年纪虽轻却颇有御人之术。
接下来便是探花齐家疏。话说之前新晋官员分派的时候这位齐大人就有几分个性,自己主动请调翰林院,反而推掉了原本六部中的好职位。吏部尚书王大人爱他才华,大约是觉得他任编修会太过拘谨,于是便给了一个侍讲的清闲职位,主管国史书库。
齐家疏道:“臣校览前代史官的笔记时,总觉得里面一些记载言语不详,不太妥当。古人云,以史为鉴,可知兴替。国史于我等而言犹如借鉴之镜。倒是应该把开国以来的史料好好整理一下,特别是先帝年间的一些案子。有些案子虽时日已久,但影响极深,一味遮掩,并非正道。是非对错,也应理一理了。”
成宗饶有兴趣:“比如呢?”
齐家疏顿一顿,微笑道:“比如说,三家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