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读者只是想说,这篇文真是难能可贵啊难能可贵。
细细读来,行文至二十一章之后,剑拔弩张,波谲云诡。而在此之前,某简竟然不惜以数万如此用心的文字来铺垫,暗香浮动啊——光是肉眼可辨的伏笔与暗线,已然不可胜数,可知“织张大网”的话并非虚言。好吧,某读者拭目以待,看看某简在后面如何突破目前这狭小的视界,用一张大网织就一个春秋末年的板荡天下。至少,已经些微提到的那几个国家和一些史实,希望到时候能被错落有致地编进故事里。历史本身的厚重感,某读者真心地希望在后文中读到;历史为体、想象为翼的胜景,某读者也是真心地想要见到。
某简的笔力,的确是超出了某读者的预料。四儿缝钱袋一段,极尽温情;夫子垂死的那两行字,催人泪下;无邪卖萌讨好的那段,又是让人忍俊不禁。对于这些配角的描绘,某简笔意洒脱——寥寥数笔,就能让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。某读者不禁联想起那幅《李白行吟图》,妙,实在是妙啊!其它的铺叙,也是笔法从容稳重,点到即止,颇有些海明威冰山理论的神韵。然而,遵从这种文字最小化原则的同时,某简也没有落下细节,那些服饰器用,精准地嵌入文中,直接让某读者原地穿越到了春秋时期的那个中国。
不过这么些字,出场的人物已经很多,某简既然着墨刻画,相信每个人物都会有其用处。但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,每个人物出场时间有限的弊端似乎已是不可避免,这样拍戏很贵的!某读者本打算申请入戏跑个龙套领个盒饭,这样看来,就不为难某简了。这第一人称的写法,让某读者想起几年前看的一部电影《苜蓿地》,手法便是以一部DV记录的大灾难,不过某简的文章,看起来却是精彩得多。这样比较或许有失公平,毕竟只用一个视角的话限定更多,而第一人称的写法,事实上还是能很容易地穿插别人的故事,某简似乎对此得心应手。
某读者偶尔还是会看到些扎眼的词句,似乎某简偶尔也小儿心性,表现欲很强,写完之后回头马杀鸡一下吧。那话怎么说来着,止于至善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