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试这种事情,往大了说,那是事关万千士子前途命运、朝廷人才更迭变化的大事,多少双眼睛殷殷期待的,哪怕出了一丁点的偏差,都可能造成许多人命运改变的事情。
可若是往小了说,乡试不过是一个小小管辖地方每年都会举办的考试而已。每一个乡试选拔出来零星几个人,每年皆如此,从执政官的视角来看,这也都是一些例行公事的事情。
依照着朝廷的规矩来说,乡试一百余份卷子,是需要由考官一一审阅的。只是有些官员,尤其是主考的官员,都是些有学识声望的,难免老态龙钟、头昏眼花,一百多分卷子虽然算不上多,但真的要挑灯夜读、一一评判,也是一件太过疲惫的事情。
正是考虑到这类事情,朝廷顾及这些官员的身体,便下令批准了代审阅制。简单来说,就是除了考官阅卷之外,如果在考官不能身体力行的时候,也可以请聘当地有过科举中的经验的大儒名士,代为审阅。但是由考官督办,亦不可轻易放松。
换句话说,这跟大学里老师不愿监考、批卷,便安排自己的研究生代为处理一样。只是大学的考试如何如何,是不会影响到太多东西的,与乡试这种考试无法同日而语。
但规矩这种事情,总是如此,一旦开了一个缺口,就仿佛泄洪一般,不论是洪水猛兽还是涓涓细流,都是会流过的。
有人感谢规矩,有人利用规矩,千年以降,素来如此。好坏在人,与规矩本身无关。
只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,可以让自己轻松些的法子,人们自然而然会去用的。真正勤政的人不是没有,只不过在他们眼中的大事,与寻常百姓士子眼中的大事,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。所谓身份、所谓眼界、所谓屁股决定脑袋,一切一切,根源如此。
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员,都开始任用当地人阅卷,其中种种,也就是可以明白的了。这等事情,人们觉得好坏已经无用,因为所以人都这样做了,这样的社会性行为,本身就已经脱离了好坏善恶的标准,形成了一种共识。
共识往往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。正是因为它不存在好坏的论断,所以所有人都觉得,他应该是这样的。
就像是延续了几千年的父系氏族,一夫多妻制。在如今的年代可谓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,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事情,可是放到千年之后,便又成了让女人嗤之以鼻、让男人心存幻想的制度了。
千年之后,一夫多妻是错的离谱的东西。但是如今来说,这仅仅是一个习俗而已,就应该是这样的,无所谓对错。
“应该”这两个字,有的时候,正是“万恶之源”。
这就像是后世的逼婚、逼生一般,不是什么别的原因,归根结底,只是两个字——应该。
细思起来,这其实一件毫无道理的事情。什么是应该,什么是不应该,众口铄金,舆论杀人,这是舆论社会所不可避免的事情,也是舆论社会最为限制发展的禁锢。